讨论会简介

  • 需求讨论会是最重要的需求获取技术(如果只采用一种获取方法,就是讨论会)
  • 需求讨论会在短时间内鼓励与会者在应用程序的需求上达成共识,对操作过程尽快取得统一意见。
  • 优点:
    • 有助于建立高效的团队,并承诺项目成功;
    • 所有涉众畅所欲言,无人被排除在外;
    • 在开发团队和涉众之间达成关于应用程序必须做什么的共识
    • 可以暴露和解决干扰项目成功的政治问题
    • 其结果,一个特性级别的初步系统定义,马上可用。
  • 需求讨论会在很多项目上的应用很成功,但其技术层面也不可忽视。
  • 需求讨论会上,经常要采用辅助讨论技术,如头脑风暴。

讨论会过程

  • 讨论会过程三方面准备执行善后

    • 准备: 会前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 执行: 会中如何做;

    • 善后: 会后如何处理有关资料。

      一,准备

      • 定义会议目标,宣传会议的意义。
      • 选择会议的参与者。如有可能,预先就会议目标达成一致
      • 确定开会的时间地点。会议室要足够大,便于讨论
      • 后勤保障准备:交通,餐食,茶点,居住,活动等
      • 准备背景材料:
        • 与会议目标有关的资料:例如需求文件草案,已排序的特性,与用户面谈的记录,行业趋势预测,用户来信,系统错误报告,新的管理方向,新的营销数据等;
        • 跳出框框的思考准备:不要受旧框框的束缚,正确思维
      • 选择主持人,记录员
        • 主持人最好是从外部请来的专业人士
        • 记录员负责客观记录,最好经专业训练
      • 主持人的职责包括:
        • 建立专业和客观的会议氛围
        • 准时开始和结束会议
        • 建立和维持会议规则
        • 介绍会议的目标和议
        • 程管理会议并保持与会者不要偏离正轨
        • 主持决策和达成共识的过程,但避免参与到内容中
        • 管理设施和后勤事务以确保焦点在议程上
        • 确保所有涉众参与并使其发言被听到
        • 控制导致混乱和无益的行为
      • 设定议程(开会时一般每45分钟休息5~10分钟,不必列入时程)

      二,执行

      • 导入
        • 主持人介绍讨论会目标、预期成果和议程,参与者可以发表意见,必要时可调整;
        • 主持人明确开会的规则或纪律。如果使用头脑风暴技术,也要说明规则;
        • 让参与者对每条规则投票。通过后的规则要让所有人能看到(如张贴布告)
      • 工作要点
        • 主持人应注意议程执行情况,中立地提醒时间。(当然,如果大家同意,可以改变议程)
        • 无时间充分讨论的问题(被迫中止),可以放在一个**“停车场”区域**,会后解决
        • 主持人要负责监控发言人遵守预定的规则,使用中立的方式(而不是冒犯的方式)指出
        • 记录所有相关问题的讨论结果(包括中间结果,最终结果)讨论会上如果要做决策,应明确记录。
          • 决策记录包括:
            • 决策的可选方案
            • 所选择的决策
            • 决策依据
            • 如果可以,还要记录负责实现该决策的人
      • 总结
        • 对放在“停车场”上未来得及讨论的问题给出进一步处理的程序,或者约定下次开会时讨论。如果遗漏了某些未结束的问题,或收集的议题未妥善解决,会影响参与者下次开会的积极性
        • 对研讨会进行反思,有哪些好的方面,哪些要改进

      三,善后

      • 讨论会结束,主持人分发会议记录并记录任何其他成果。(主持人的工作)
      • 项目负责人要跟踪会议中记录的任何未完成活动项,组织信息并分发给与会者。
      • 会议的结果往往是一个简单的想法清单或产品功能建议,可立即交给开发团队进一步行动。
      • 有时要安排与其他涉众举行另外的讨论会,或者做进一步的需要发掘工作,以更好地了解讨论会得到的想法.

头脑风暴(一种收集创意的讨论技术)

一,简介

  • 参与者依照一定的规则自由发言,相互激发,围绕某个问题提出有创意的想法;
  • 主要优点
    • 鼓励所有出席者参与
    • 允许参与者相互借鉴彼此想法
    • 带宽高,许多想法可以在短时间产生
    • 结果通常指示了所提出任何问题的多种可能解决方案
    • 鼓励跳出框框思考,即不受正常约束的思考
  • 在讨论会上可能大部分时间都是做头脑风暴(见会议日程举例)。其他需要收集意见的场合也可以使用。
  • 头脑风暴分两个阶段想法产生想法提炼

二,想法产生

  • 将有关涉众召集到一个会议室
  • 给每人分发至少25张7厘米╳12厘米见方(不要超过12厘米╳17厘米)的便签(如即时贴),黑色笔
  • 主持人宣布讨论规则。
  • 主持人说明讨论目标(要简明)
  • 目标清楚后,主持人让参与者大声说出想法,并写在便签上
  • 大声说出来是为了让其他参加者听到和借鉴。听到别人的想法后,可以加以转化或组合,形成新的想法。
  • 写出来的目的:
    • 确保想法用提出人的话语表达;
    • 确保想法不丢失;
    • 使想法可以贴出来供后面讨论;
    • 防止创意过程延迟(当由一人记录且试图将所有想法汇总到挂图或白板上时会引起);
  • 想法产生后,主持人将想法纸片收集起来并固定在会议室前面的墙上
  • 绝不允许批评发言者的想法。

三,想法提炼

一,修剪

二,分类

三,定义特性

四,确定想法的优先次序

  • 让与会者对已分类和定义的想法投票确定其优先级。有两种方法:
    • 累计投票法:给每个投票者100个分值,相当于100元钱,让投票者购买列出的想法,将购买方案写在纸上;然后主持人统计每个想法获得的购买金额。(注意:1.只能投票一次,不可重做;2.要限制用在一个想法上的最高金额)
    • 三分投票法:给每个投票者与想法数相同的票,将票分为“关键的”、“重要的”、“有用的”三种,各三分之一。让大家每想法投1票。最后,统计各想法票数。可以将“关键的”票数乘以9,“重要的”票数乘以3,“有用的”乘以1得到量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