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例概念

  • 用例: 使用者使用系统达到某种目标的一个或多个场景或情节,用例使用自然语言文本描述
  • 好处: 确保用户和领域专家的参与
  • 一个用例描述了对使用者有意义、具有可观察结果的应用场景。
  • 用例(use case)从系统的参与者角度描述系统的应用场景
  • 系统参与者(actor),是指在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交互或联系的操作人员或其他系统的抽象(分类)。也有人将参与者理解成与系统交互的角色。
  • 参与者可以代表人,也可以是设备,或其他软件系统的抽象。
  • 场景是参与者与系统发生交互、并得到一个可观察结果的过程
  • 一个用例可能只有一个场景,也能有多个场景。多个场景的用例中,有一个是主要场景,其他一些是变化或替换场景
  • 主要场景,也有人称主成功场景。是最经常出现、正常、成功的场景;
  • 变化或替换场景是出现意外、事故、不成功的业务场景。
  • 一个用例必定针对某个或某几个参与者。参与者发起或激发了用例过程。参与者是始作俑者

二,用例描述法

  • 用例有几种体例
    • 摘要式或简略式(用几句话概括,甚至用一句话概括,不分条叙述)
    • 详细格式(采用分条方式叙述)
      • 用例名:采用“动词+名词”命名
      • 参与者:发起本用例的角色
      • 前置条件:本用例开始前必须成立的条件
      • 后置条件:本用例结束后必须成立的条件
      • 主要流程:分条叙述场景流程(主要流程中不能出现如果….否则…等条件判断)
      • 可选流程:分条叙述可选流程
        • 变化流程的标号
          • 1a——主要流程步骤1的第一种变化
          • 1b——步骤1的第二种变化
          • 1-3a——1到3步共有的变化
          • *a——所有步骤共有的变化
        • 描述流程要领
          • 采用与实现细节无关的本质风格
            • 管理员标识自己的身份。(√)
            • 管理员在对话框中输入ID和口令(×)
          • 编写简洁的用例
          • 编写黑盒用例
            • 系统记录销售(√)
            • 系统将销售信息写入数据库。(×)
          • 采用参与者和参与者目标的视点

三,用例分析步骤

  • 识别系统的参与者

    业务分析中已经分析了各种业务角色。这些角色是参与者的候选对象.

  • 识别参与者目标

    • 通过使用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
    • 表格列出这些目标
  • 从目标中提取用例

    • 目标与用例并非一一对应
    • 用例要有合适的颗粒度
      • 用例太大,则会很复杂,不利于控制和实现;
      • 用例太细小,会使用例很多,造成混乱。
  • 描述用例

  • 画用例图